巴黎奥运会宣传片《塞纳河畔的梦想》自发布以来,凭借其惊艳的画面和极具未来感的视觉效果,迅速在全球引发热议。然而,观众们最关心的问题却是:片中那些流畅到近乎完美的运动员动作,究竟是由真人表演,还是由AI生成的虚拟形象?

宣传片中,无论是体操选手在埃菲尔铁塔背景下的腾空翻转,还是击剑运动员在卢浮宫前的敏捷交锋,每一个动作都精准到令人难以置信。这种超现实的完美感,让许多人开始怀疑:这真的是人类可以完成的表演吗?
事实上,巴黎奥组委在技术发布会上透露,该宣传片采用了“人机协同”的创新制作方式。片中70%的画面由真人运动员拍摄完成,而另外30%的高难度动作及特殊场景则借助了AI动作捕捉和CGI技术进行增强。例如,一些极限运动场景中,运动员的动作数据被输入AI系统,经过算法优化后生成更为流畅和震撼的视觉效果。
这种技术并非完全由AI替代真人,而是通过AI分析运动员的动作数据,进行细节修正和画面增强,使得最终呈现的效果既保留人类的真实感,又赋予其超越现实的艺术表现力。例如,片中一个体操运动员连续完成多个高难度空翻的镜头,实际上是分多次拍摄,再由AI进行无缝衔接处理。
然而,AI的参与也引发了一些争议。部分观众认为,过度依赖AI技术可能会削弱体育宣传中“人类极限”的真实感。而另一方面,技术团队则表示,AI的介入只是为了更好地展现运动之美,并非替代运动员的成就。
无论争议如何,巴黎奥运会的这支宣传片无疑开启了体育视觉艺术的新篇章。它不仅在技术上实现了突破,更在叙事和美学层面为未来的体育盛事宣传树立了新的标杆。而AI与真人的结合,或许正是大型赛事宣传进化的必然方向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