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9年,对职业羽毛球运动员林晓来说,本该是职业生涯的黄金时期。那年她刚满25岁,世界排名第18位,正准备冲击东京奥运会资格。然而在一次常规体检中,医生在她的肺部发现了一个2厘米的阴影。

“恶性肿瘤,需要立即手术。”
医生的诊断像一记重扣,狠狠砸在她的心上。手术、化疗、放疗,职业运动员的日常训练被医院的消毒水味取代,球场上挥洒的汗水变成了治疗时默默流下的泪水。
“最难的不是身体上的疼痛,而是心理上的落差。”林晓回忆道,“从每天训练6小时到连下床都困难,那种无力感几乎将我吞噬。”
但羽毛球运动员的韧性让她没有放弃。在化疗期间,她开始在病房里做一些简单的上肢力量训练;当头发大把脱落时,她索性剃了光头,笑着说这样打球时更省事。
2020年夏天,结束所有治疗的林晓重新拿起了球拍。但回归之路远比想象中艰难。手术留下的疤痕限制了她的转身幅度,化疗后的体力大不如前,曾经轻松完成的 multishuttle 训练现在成了不可能完成的任务。
“第一次回到训练场,我连十分钟都撑不下来。”她说,“但我告诉自己,就像从前学习一个新动作一样,慢慢来,一点一点找回状态。”
她的教练团队为她量身定制了康复计划,从每天15分钟的轻量训练开始,逐渐增加强度。队友们也成为她最坚强的后盾,陪她进行适应性训练,从不催促,始终鼓励。
2021年4月,林晓参加了复出后的第一场正式比赛。虽然止步第二轮,但站在赛场上的那一刻,她已经赢了。
“癌症给了我一个不同的视角。以前我只关注输赢和排名,现在我更享受每一分、每一个回合。羽毛球不再只是职业,而是我与生命对话的方式。”
如今,林晓的世界排名已回升至前50位。她成立了“羽你同行”公益项目,帮助其他患病运动员进行康复训练。她的故事正在激励更多人:当生命按下暂停键,不是结束,而是另一种开始。
“人生就像一场羽毛球比赛,即使暂时落后,也永远有机会反超。重要的是不放弃每一个球,就像不放弃每一个明天。”林晓说这话时,眼神坚定如初,仿佛从未离开过那片她深爱的球场。